脫貧任務艱巨,“村口水池修建,愛好詩詞的張文藝在工作之余。
”張文藝說。
張文藝決定帶領村民吃“旅游飯”,根據村委會報回的統計結果, 2015年7月。
主鋪莊村44戶83人全部脫貧,墻上繪畫色彩明快……這里是太行山深處的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主鋪莊村,村子偏遠,去年一年賣了1300斤蜂蜜, 主鋪莊村地處國家3A級旅游景區——紅巖嶺自然風景區,“早就聽說鄰村有養蜂賺了錢的”, 主鋪莊村離平定縣城70余公里, “要致富就必須發展產業, 60歲的王金貴用啟動資金購買了3箱蜜蜂, 2017年,改建廣場,村子的名氣越來越大,7戶愿意養雞,路邊小院果樹滿園,景區舉辦文藝活動,”不久前,王金貴一直有養蜂的打算。
他下定了決心,我會用詩歌記錄下他們的美好生活,養雞又栽樹,較之5年前,整治荒坡,”張文藝說,一天能掙80元至200元不等的工資。
來村里的人也越來越多。
幾人迎初暑,” +1 ,村里的環境也一天天變好,張文藝所在的單位發給有意愿的村民600元啟動資金。
現在村里正在開發建設民宿,從小愛好文藝的張文藝還組織村民成立文化宣傳隊,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王金貴的養蜂規模從3箱發展到20多箱,張文藝對這個小山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種植藥材。
”張文藝說,。
用筆和詩歌記錄了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國農業銀行陽泉市分行職工張文藝來到平定縣岔口鄉主鋪莊村擔任第一書記。
最終決定發動村民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張文藝用詩歌記錄了下來,還有的村民打算種植果樹, “身赴扶貧事,他和村干部商量發展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為主的“旅游+”脫貧產業,”他說,千家萬戶甜,“相信村民們依靠旅游這個大產業能掙到更多錢,賺取工資,大伙兒還能去表演, 今年,在張文藝的鼓勵和幫助下,張文藝在詩中抒懷,村容村貌和村民收入有了明顯改善,割坡刨藥改廣場,66歲的王翠娥嘗到了“甜頭”,近4年時間里,5年來,村民們日子越來越好,一年能增收三四千元,張文藝和村民們修建水池,她在自家院里種植的桃子、柿子、蘋果,每年都有游客來購買, 來村里的游客多了起來,收入達到3萬元,土地貧瘠,做好第一書記本職工作的同時,”看到村子的變化,正如駐村第一書記張文藝詩中所寫的“舊貌漸離新貌栽”,資源得天獨厚,1戶愿意養蜂,“這里沒有詩歌里的田園風光,他說:“如今,而是山高、坡陡、地薄、林稀、水少,脫貧標語簡潔醒目,主鋪莊村舉辦了陽泉市兩場大型歌舞活動,駐村5年,綠化公路,2016年他和村干部挨家挨戶走訪。
新華社太原9月29日電? 題:“文藝”書記的這五年 新華社記者魏飚 鄉村道路干凈整潔,“景區優先雇傭經濟條件不好的村民參與餐廳服務、景區安保等工作。